暑假期間,北京林業大學“青盾礪行”實踐團奔赴北京,開展了紅色文化宣傳活動。團隊成員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軍事博物館、焦莊戶地道戰遺址,并于濱惠南三街社區宣傳紅色文化,發揚紅色精神。
參觀學習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以聲光結合立體畫面再現了日軍在盧溝橋的侵華罪行和中國軍民奮起抗戰的壯烈情景,展示了中華民族從1931年到1945年的抗戰歷程,令人無語凝噎。軍事博物館內陳列了許多抗日戰爭時期的物品, 看著這些物品,成員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些抗戰時期為了人民解放勇往直前、不懼犧牲自我的人們。它們讓我們看到了抗日的艱辛、紅軍戰士們堅強的意志和我們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焦莊戶地道戰遺址則是鮮活的 “人民戰爭課堂”。成員們鉆進縱橫交錯的地道,體驗 “隱蔽射擊孔” 等設計,驚嘆于群眾的智慧與勇氣。
社區宣傳
在北京濱惠南三街社區,團隊成員和社區工作人員、黨員代表以及眾多居民孩子齊聚一堂,通過故事分享,將大家帶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們看到了東北抗戰英雄楊靖宇孤身一人與日軍周旋、激戰數晝夜后,彈盡糧絕,壯烈殉國;看到了為了掩護被日軍追捕的八路軍交通員,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始終嚴守秘密,拒不透露交通員的藏身之處的小英雄雨來。
同時,我們還進行了投壺套圈、知識競答、繪畫等活動宣傳了紅色文化,鼓勵小朋友們學習紅色文化、發揚紅色精神,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總結交流
實踐的價值,在于總結與升華。在實踐尾聲,團隊召開了總結會,梳理實踐成果與不足。從成果來看,團隊積累了豐富的實踐資料:包括 實踐日志、100 余張場館與活動照片、3 部活動紀錄片;形成了一批社區宣傳成果,如居民紅色繪畫作品集、故事分享會音頻集錦、優化后的國防知識手冊;完成 1 份深度研究報告,分析青年參與基層國防教育的路徑與成效。反思中,團隊也發現改進空間:社區宣講時,部分老年居民對多媒體形式接受度較低,需增加 “口述講解 + 實物展示” 比例;場館研學中,成員對部分歷史細節理解不深,后續需提前開展預習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