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邵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農機夢鄉行”實踐團走訪了新邵縣的農林企業,實地探訪其在市場浪潮中突破困境、探索產業轉型的生動實踐。這片曾以樹木種植銷售為主業的山林,在市場浪潮與鄉村振興政策的雙重推動下,正加速褪去“單一林業”的舊標簽,朝著“生態+文旅”的復合型業態蝶變,為鄉村產業升級寫下生動注腳。
據企業負責人李總介紹,此前基地始終以種樹賣樹為核心營收路徑,桂花樹之類的各類苗木遍布山間。但受近年市場需求收縮、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傳統林業經營陷入“守著滿山樹,增收遇瓶頸”的困境。“不能把‘綠水青山’只當成‘木材儲備庫’,得讓山林產生更高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政策宣傳與市場調研中,農戶敏銳捕捉到鄉村文旅發展的新機遇,果斷錨定國家財政支持鄉村產業轉型的方向,將“打造沉浸式文旅體驗區”作為破局關鍵,要讓沉寂的山林“活”起來、“火”起來。
如今走進山林,轉型的輪廓已清晰可見:兩處澄澈的池塘靜靜鑲嵌在山間,新鋪的草坪如綠毯般延展,為山林增添了幾分靈動與生機;為降低建設成本,農戶還搭建大棚培育花苗,月季、繡球、玫瑰等多個品種的花苗長勢喜人,未來將成為山間錯落有致的“天然花境”;除了景觀打造,基地還規劃了多元業態——后續將引入各類特色動物養殖,開辟水果采摘園,讓游客既能親近自然,又能體驗動手的樂趣,為文旅發展打下堅實的硬件基礎。
該企業目前也面臨著挑戰,李總坦言,在文旅項目推進中,與山林地形適配的小型農機、苗木培育及采摘環節所需的便捷化農機設備存在缺口,現有農機難以滿足文旅場景下的多樣化作業需求,影響了項目建設效率。
這場“大學生-農戶”的雙向交流,讓實踐團看到農戶轉型的決心與實干,也將聚焦基地農機需求,持續搭建校園與鄉村的對接橋梁,并通過整理相關農機應用案例,分享適配經驗等方式,為解決設備缺口問題做努力。相信這片褪去單一林業舊貌的山林,在企業堅守、政策支持與大學生創意助力下,將在“生態+文旅”道路走得更穩,成為周邊群眾休閑度假“后花園”,以及鄉村產業升級、激活振興動能的生動范例。
供稿:邵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農機夢鄉行”宣傳組
日期:2025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