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紅色熱土,開啟實踐征程
2025年7月29日,西安明德理工學院“赤旗黔進·尋根鑄魂”暑期社會實踐隊奔赴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以四渡赤水紀念館為核心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愛國教育”主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沉浸式學習、創新性傳播與深度調研,青年學子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感悟長征精神,以青春力量激活紅色資源,用自己的力量傳承文化。
講解引航,沉浸式解碼精神 四渡赤水紀念館內,豐富的歷史文物和珍貴的影像資料,生動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那段波瀾壯闊的戰斗歷史。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依次參觀了各個展廳。
走到館內的無線電發報機文物,讓實踐隊員們眼前一亮。在那個通信技術并不發達的年代,這些設備成為了紅軍傳遞重要情報、指揮作戰的關鍵工具。它們不僅是科技發展的見證,更體現了紅軍在戰爭中不斷探索、運用先進技術的創新精神。
文物為媒,聆聽歷史回響 在陳列著歷史文獻和筆記的展柜前,泛黃的紙張、密密麻麻的字跡,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紅軍戰士們的堅定信念與不懈奮斗。一份份珍貴的資料,讓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在艱苦環境中依然保持的樂觀精神和對革命事業的執著追求。
“紅軍搭浮橋用的木板”以及配套的繩索等展品,吸引了實踐隊員們久久駐足。這些看似普通卻又意義非凡的物件,見證了紅軍在四渡赤水戰役中展現出的智慧與勇氣。同學們想象著當年紅軍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齊心協力搭建浮橋、搶渡赤水的場景,無不被先輩們英勇無畏的精神所震撼。
青春接力,傳承紅色使命
硝煙雖已散盡,赤水依舊長流。當年輕的身影步出紀念館,土城鎮的夏日陽光熾熱明亮。實踐隊隊員們回望紀念館大門,輕聲感嘆:“歷史書上的鉛字,在這里變成了熱血奔涌的生命故事。這赤水河畔淬煉出的信仰光芒,已悄然在我們年輕一代的血脈里扎根生長。”此次參觀學習,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望,更成為隊員們汲取精神力量、明確時代責任的生動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