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隊組建:錨定多維目標分工合作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科普躍動,童心探趣"暑期社會實踐項目,立足創新港社區居民對知識科普與智能生活的更高需求,以謀求構建兼具學科特色與社會價值的實踐體系。
2025年6月25日,實踐隊長于濱源圍繞創新港社區實踐規劃展開介紹,向大家解讀社會實踐任務組成以及核心活動項目總覽,并結合個人意愿與活動需要對團隊成員進行分組,具體分為宣傳組、宣講組、手工組、戶外活動組、物資后勤組等。明確以 “機械原理科普+運動場景體驗” 為核心,串聯科普講座、機械工坊、趣味運動會三大模塊,延續實踐團隊“工科賦能社區”特色。
圖1實踐隊長介紹實踐內容并分工
項目明確三大核心要求:活動創新融合科普講座、科技手工與趣味運動會,打造立體化實踐體系,豐富兒童體驗:在知識傳遞層面,激發社區兒童對機械工程領域的興趣,使參與者學習了解2-3種簡易機械制作方法;在能力培養層面,通過親子障礙接力、兩人三足等趣味運動項目,提升兒童團隊協作能力與體育拼搏精神,同時要求實踐隊員將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科普內容,學生擔任講師與志愿者,搭建雙向成長平臺;以新港兒童為中心,深度融合科普與運動,亮點鮮明。科技手工增設成果展示與知識講解,深化科普教育效果,全方位助力兒童全面發展。
這些要求既形成"工科賦能社區教育"的核心理念,又通過運動元素的融入拓展了實踐的維度,形成知識傳播與身心發展并重的服務框架。
二、智慧凝練、經驗分享:從寒假實踐中萃取的進階智慧
在對暑期社會實踐政策進行深入解讀之后,通過具體案例分享,幫助組員們更加清晰地理解暑期實踐活動的安排。回顧2025年初的寒假實踐,機械工程學院團隊在創新港社區開展的機械科普活動已積累下寶貴經驗,這些經驗成為暑期項目優化的重要依據。
圖2往年實踐經驗分享
張宇嘉同學作為2025年初寒假實踐活動小隊隊長向暑期實踐隊做出經驗分享。寒假期間,匠心筑夢實踐小隊走進創新港社區開展科普講堂,結合機器人、3D打印等前沿科技,通過互動體驗激發兒童科學興趣,讓專業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啟蒙教育。如何讓專業知識變身兒童易懂的語言?如何讓活動既有科技味又有溫度?這些思考,是暑期實踐中更細膩的設計、更貼心的互動。
在價值延伸層面,實踐團隊強調投稿傳播的重要性,聚焦“理論普及+紅色傳承”的主題。衣豐昊同學帶領大家梳理分析不同投稿平臺的特點與要求,建議分階段投遞:實踐進行中側重活動動態,返鄉后聚焦成果總結,形成傳播節奏。投遞需結合實踐主題與平臺要求選擇渠道。完成這種從“做到“述”的轉化,不僅能夠鍛煉文字表達與策劃能力,更讓團隊深刻理解社會實踐的價值。
三、項目推進、具體策劃:細致的籌備之旅特色環節與流程
特色環節設計緊扣“科普+運動”雙主線。融合知識科普、創意手工、趣味運動三大模塊設計。隊員們首先前往社區會議室進行場地布置,將3D打印筆套裝、機器人拼裝零件、航空航天科普道具等物資分門別類整理,逐一檢查數量,確保材料齊全。現場擺放宣傳海報,清晰展示活動流程,方便社區居民與兒童了解內容。
圖3實踐團隊與活動現場
隊員們進行全流程排演:每位成員試講負責的科普內容,其他隊員提出修改建議,細化展示內容和演講稿;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各環節時間占比,確保講解通俗易懂、互動自然,為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圖4實踐隊員試講
為保障活動順利開展,隊員們提前測試工具:操作3D打印筆,按照預設圖案練習打印,熟悉筆尖溫度和材料流動節奏;嘗試拼裝玩具,確認零件匹配度和組裝難度,確保適合兒童操作。
工程智慧與童心碰撞,科普知識與運動活力交織。西安交通大學“科普躍動,童心探趣”暑期社會實踐,以獨特的方式,在新港社區的夏日里,書寫“工科賦能成長”的溫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