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甘俊杰)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助力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2025年7月上旬,成都外國語學院中東歐語言學院志愿服務團隊走進都江堰市羊橋社區,開展“樂學一夏”暑期兒童課堂。團隊通過非遺體驗、安全教育、科學實踐等12場主題活動,為社區兒童織就“文化+安全”的雙重守護網,讓千年技藝可觸可感,讓安全知識入腦入心。
圖為“紅星漫坡”實踐團隊抵達羊橋社區(團隊供圖)
活動首日,非遺造紙術課堂率先開啟文化之旅。志愿者以歷史故事揭開造紙術的智慧密碼,孩子們親手舀漿、鋪花、壓制成紙,在指尖觸摸中華文明脈絡。“原來書本的紙是這樣誕生的!”驚嘆聲中,文化認同悄然生根。次日,苗族扎染冰箱貼制作課再掀熱潮。苗銀傳說與扎染技法講解后,孩子們用藍白相間的布片創作出繁星般的紋樣,將非遺之美凝于方寸。“孩子們眼中對傳統技藝的好奇,正是文化傳承的希望。”一名志愿者感慨道。
圖為志愿者指導兒童體驗古法造紙(團隊供圖)
圖為志愿者指導兒童制作苗族扎染冰箱貼(團隊供圖)
“青苗共成長”家庭教育課堂直面親子溝通痛點,引導家長與孩子敞開心扉。隨后的游園會上,交通安全飛行棋、打地鼠、套大鵝等游戲歡笑不斷。吃西瓜比賽中親子默契配合,投壺賽場喝彩連連。“媽媽,我以后過馬路一定看紅綠燈!”童稚的承諾讓安全知識落地生根。“克隆手指”手工更吸引全家參與,指紋奧秘的探索中傳遞“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教育。
圖為親子家庭參與套大鵝游戲(團隊供圖)
科學課堂將知識化為奇觀。志愿者以恐龍滅絕故事引出地質運動原理,孩子們用蘇打粉與檸檬酸模擬“火山爆發”,酸堿反應的紅色泡沫噴涌而出,驚呼聲中科學種子悄然萌芽。“原來科學這么好玩!”實驗成功的孩子高舉作品,眼中星光閃爍。
圖為兒童模擬火山噴發實驗(團隊供圖)
結業交流會上,孩子們捧著非遺作品、安全手冊和科學實驗成果暢談收獲,家長點贊:“活動既有趣又實用!”志愿者們也在服務中蛻變——從首日簽到疏漏到次日高效有序,團隊協作與應急能力顯著提升。“當孩子舉起手自信回答安全問題,那一刻所有付出都值得。”隊長在總結中寫道。短短兩天,非遺技藝從“靜態展示”轉為“動態傳承”,安全意識從課堂走進家庭,大學生們更深刻體悟鄉村振興的時代使命。
圖為結業合照(團隊供圖)
離別時分,滿載禮物的孩子們與志愿者相約再見。這場非遺與安全的“夏日奇遇”,已在童心種下文化自信的種子,為社區筑牢平安成長的堤壩,更見證青春力量在基層的熾熱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