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信融山海 青繪鄉興”實踐團走進瑯琊鎮 大場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落實總書記對青年學子“在基層實踐中錘煉本領、在服務社會中擔當使命”的殷切囑托,北京化工大學“信融山海 青繪鄉興”實踐團走進青島西海岸新區瑯琊鎮、大場鎮,以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深度探尋鄉村振興的“新區密碼”。
校地共建搭橋梁 產教融合啟新程
實踐團分別走進瑯琊鎮、大場鎮,深度對話青島貝寶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中蘊藏的技術突破,深入領略了“前河小院”項目的茶坊、酒居里傳承不息的匠心手作,沉浸參觀了“字里田間”大語文研學項目描繪出的“田野間讀詩、農舍里寫字”的場景,讓隊員們看到了鄉村文旅融合的無限可能。為深化常態合作,將大場鎮“前河小院”瑯琊鎮青島貝寶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確立為“北京化工大學大學生就業與社會實踐基地”,標志著校地雙方在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智力支持與服務鄉村振興方面,開啟了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嶄新篇章。
產業創新賦動能 文化傳承煥生機
從漁業轉型到智慧農業,從傳統技藝到鄉風文明,實踐團在兩地解碼產業振興與文化傳承的雙重密碼。
在瑯琊鎮,鎮年輕機關干部代表與實踐團圍繞基層工作經驗、青年人才成長、漁業生產轉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議題深入交流,激發青春活力;實踐團成員對話90后“海鮮書記”,通過實地探訪,了解新農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鄉村振興模式,深刻感受到傳統漁村的蛻變之路,“海鮮出水即時直播”模式讓漁獲從碼頭直達餐桌的創新做法,也為實踐團拓展了“大學生能為鄉村干什么”的新思路,90后書記王雪書記的創新案例也將納入高校鄉村振興案例庫。
在大場鎮,實踐團感悟黨建力量,“三社一司”集成改革的創新經驗,讓隊員們頻頻駐足、認真記錄;觸摸智慧農業,讓隊員們對“藏糧于技”戰略有了更加深刻、準確的理解;走進盛客隆現代農業大棚,親手體驗了采摘新鮮農產品的樂趣;步入三河埠新村,零距離感受“幫喜團”這一鄉風文明的典型案例;探訪了居住融合示范區內新穎別致的二層庭院式住宅,對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也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實踐調研深度訪談環節,實踐團成員面對面聽老黨員講述鄉村變遷史,聽新村黨委書記規劃發展藍圖,與大學生助理共話扎根基層的青春故事,這些不同視角的分享,為隊員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一手資料,也讓隊員們認識到鄉村振興既要產業“強”,更要人心“齊”的道理。
發揮所長傳溫情,青春服務暖人心
實踐團在瑯琊鎮“七彩暑假 筑夢瑯琊”青桐學堂公益暑托班,通過趣味化學實驗、防溺水安全知識宣傳、手工互動游戲等內容,為鄉村兒童帶來別開生面的科普課堂。
實踐團深入“瑯琊嗨海季”活動現場,化身“旅游顧問”,提出路線優化建議,并協助清理沙灘垃圾,提升游客體驗,將論文寫在一線大地上。
當青春智慧與鄉土情懷碰撞,必能綻放出鄉村振興的璀璨火花。實踐團以“共建、調研、交流、服務”為脈絡,從產業融合到黨建引領,從智慧農業到文化傳承,北京化工大學的學子們用腳步丈量新區的振興之路,用思考解讀鄉村發展的密碼,不僅深化了對“國之大者”的理解,更錘煉了“知行合一”的過硬本領。展望未來,實踐團將總結新區實踐經驗,讓青春智慧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征程中綻放絢麗之花,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