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童語茶香·橘鄉播韻”——“1 + 2 + 3 + N”推普助農鄉村振興實踐團奔赴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東河村。團隊深入茶園、制茶工坊與現代化工廠,以親身體驗、直播推廣、調研學習等方式,深度探尋紫陽富硒茶的文化魅力與產業發展路徑,為鄉村振興增添強勁動力。
茶園采擷:共譜茶香故事新篇
實踐團成員踏入東河村茶園,與茶農并肩采摘鮮葉。在茶農的悉心指導下,成員們認真學習茶葉采摘技巧,深入了解紫陽富硒茶獨特的生長環境與種植特點。勞作間隙,成員們用普通話與茶農親切交流,傾聽他們與茶相伴的點點滴滴,將這些珍貴的采茶故事一一記錄。同時,用鏡頭捕捉茶園的秀麗風光,拍攝成短視頻,為后續的宣傳推廣積累豐富素材。在實踐團成員的采茶直播中,觀眾仿佛身臨其境,一同感受茶園的清新與茶農的辛勤勞作。
非遺傳承:古法制茶煥發新聲
團隊有幸拜訪了東河村非遺制茶傳承人陳師傅,親身參與完整的傳統手工制茶流程。從攤青時的精心把控,到殺青時的火候拿捏;從揉捻時的力度與技巧,再到烘干時的耐心等待,成員們深刻感受到古法工藝的精妙絕倫。
期間,成員們協助陳師傅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推普 + 非遺”直播活動。在直播中,成員們用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詳細介紹紫陽富硒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功效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藝。這場直播吸引了千余名網友在線觀看,讓更多人了解到紫陽富硒茶這一非遺瑰寶,有效提升了其知名度。直播中,陳師傅感慨萬千:“普通話就像一座橋梁,讓我們的茶文化能夠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實踐團走進東河村機械化制茶工廠,實地觀摩富硒茶的流水線生產流程。從自動化殺青機的高效運作,到智能包裝線的精準操作,科技的力量讓茶葉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團隊成員仔細觀察手工茶與機械茶的差異,并采訪工廠負責人,共同探討如何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工廠負責人滿懷期待地表示:“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能夠運用新思維、新語言,助力茶產業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從指尖的采擷到匠心的制作,從古老技藝的傳承到現代工廠的革新,實踐團在東河村的這段經歷,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鄉村振興生動實踐。通過普通話這一溝通橋梁,紫陽富硒茶的文化價值與產業潛力得到進一步挖掘和釋放。未來,團隊將持續發力,助力東河村打造“茶香推普”特色品牌,讓語言賦能成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推動東河村茶產業邁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