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西南大學江蘇南京礪行小分隊的同學于8月9日分別前往拉貝故居、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和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活動。
上午九時,團隊同學來到南京市拉貝故居進行參觀學習,通過實地探訪觸摸歷史溫度,拼湊出一幀幀歷史真相,共同感悟在八十年前的那場戰爭浩劫當中彌足珍貴的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
青磚紅瓦相映之下,拉貝故居大隱于鬧市之中。走進院內,約翰·拉貝的塑像依然矗立,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館長向同學們介紹道,拉貝故居始建于1934年,主樓后平房曾是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辦事處。1937年南京淪陷后,拉貝聯合外籍友人組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并任主席,其寓所成為“西門子難民收容所”,他親自設計加固了庭院內的防空洞以保障避難者安全,他利用自身身份與日軍斗智斗勇保護難民,最多時收留630多位難民。

圖為同學們自己設計的明信片。江蘇南京礪行小分隊供圖
跟隨館長腳步、聆聽講解的同時,同學們積極同前來參觀的游客進行交流,并贈送團隊自主設計的明信片以示紀念。面對一件件富有溫度的歷史文物,同學們時常聽到游客中發出“拉貝這老先生真不簡單”的贊嘆。
戰爭年代中溫情十足可貴,拉貝先生在危急關頭救南京人民于水火,這種高尚的國際主義精神值得永遠被銘記。參觀活動的最后每位同學都在留言簿上書寫下自己的感悟,館長與同學們進行合影留念。
隨后同學們又前往了位于南京紫金山北麓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夏日的陽光透過松柏灑在青石臺階上,同學們跟隨講解員緩步走進南京抗日航空烈士
紀念館。
在航空烈士紀念館內,同學們系統地參觀了“奮勇抗戰”“國際援華”“壯志凌云”“緬懷先烈”4個室內館區及陳列雕塑、戰機模型的兩個室外展區等。館藏的多件珍貴文物引起了同學們的特別關注,包括1942年飛虎隊隊員使用過的飛行夾克、抗戰時期的地勤維修工具等實物展品。同學們認真聆聽先輩們的艱苦奮斗故事,跨越時空感悟抗日精神。同學們還在現場交流了學習心得,在互動碰撞中強化思想淬煉。

圖為同學們向烈士敬獻鮮花和明信片緬懷先烈。江蘇南京礪行小分隊供圖
隨后,同學們列隊來到陵園中央的紀念碑前。在肅穆的氣氛中,同學們依次獻上鮮花,取出事先精心準備的航空主題明信片,將其整齊地擺放在紀念碑前,并深深鞠躬。這些明信片由同學們自主設計,上面印有“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珍愛和平 開創未來”。
相關負責人表示:"年輕一代對航空歷史的關注讓我們深感欣慰。"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始建于1932年,是世界首座國際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集“公墓”、“紀念碑”、“紀念館”為一體,全面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蘇、美等多國空軍在中國大地上共同抗擊侵華日軍的英勇歷史。近年來,此地已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離開航空烈士紀念館,同學們又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這個象征中國人民抗戰記憶的莊嚴場所,年輕學子們以獻花、默哀、觀展的方式直面民族傷痛,在歷史的回響中探尋和平的真諦。

圖為遇難同胞紀念碑。江蘇南京礪行社會實踐小分隊供圖
在莊嚴肅穆的紀念館內,隊員們首先向遇難同胞敬獻了白菊,并集體默哀,表達深切的哀思。隊員們步入遇難同胞名單墻長廊。當密密麻麻的名字與照片如無數雙眼睛穿越時空凝視著他們時,全體成員肅立鞠躬,以三分鐘靜默向三十萬無辜生命致以最深切的緬懷。隨后,他們認真參觀了史料陳列廳,通過歷史照片、實物和影像資料,深刻了解了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慘痛歷史。萬人坑遺址、遇難者名單墻等,都無聲訴說著那段黑暗歲月和民族傷痛。隊員們特別在“12秒水滴”裝置前駐足,水滴聲象征著在那場浩劫中平均每12秒就有一個生命逝去,戰爭的殘酷令人警醒。
參觀過程中,歷史的沉重感深深觸動了每一位同學。他們表示,直面這段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汲取深刻的教訓。紀念館出口處的和平公園,象征著從災難走向新生。懷抱嬰兒的和平女神像和周圍寧靜的環境,讓隊員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與無比珍貴。

圖為參觀后同學們合影。江蘇南京礪行小分隊供圖
“為了大愛,志愿求世界和平永續。”此次參觀活動讓礪行實踐小分隊的成員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與和平教育。他們認識到,作為新時代青年,必須銘記歷史,珍視和平,并積極承擔起傳承歷史記憶、維護和平發展的責任。同學們愈發感受到戰爭之殘酷、先輩之不易、和平之寶貴。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西南大學學子用這堂行走的思政課表達對先烈的深刻緬懷,表達對和平的無限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