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精神和緬懷革命先烈,在新時代用普通話講好老故事,“千里筑橋”哈爾濱工程大學赴廣西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志愿隊于7月19日至7月20日,在廣西昭平縣先后開展了一系列紅色教育活動。
7月19日,志愿隊走進馬江鎮清州村,與鄉鎮干部一同來到村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祭奠剿匪英雄。紀念碑下,隊員們滿懷崇敬,向剿匪烈士深深鞠躬。
祭奠結束后,隊員們轉至清洲村村委會。在鄉鎮干部與駐村第一書記的協同翻譯下,大家靜靜聆聽當地老支書講述孫發益、余應有和董長勝三位烈士的英雄事跡。
簡短故事承載著沉重回憶,三位年輕戰士的英勇事跡深入人心,那用身體破門的情節更令人動容。故事講完后,老支書仍一遍遍補充著細節,似要將滾燙的記憶嵌入隊員的心間。“記深點,記牢點”的樸實囑托重若千鈞,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月20日,隊員們早早起床,先后前往昭平縣孫中山雕像與革命烈士紀念碑瞻仰祭奠,深切感受這座城市厚重的革命歷史底蘊。
當日下午,隊員們轉至昭平中學繼續開展教學活動。他們巧妙融合推廣普通話與愛國主義教育,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從當地家喻戶曉的紅色故事到哈工程血脈相傳的軍工精神,從古代昭平令人神往的秀麗風景到現代昭平震撼人心的雄偉基建。這節別出心裁的課程,既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普通話的重要性,又在他們心中悄然刻下鮮明的紅色印記!
此次昭平之行,志愿隊不僅讓紅色故事在普通話的傳播中煥發新的生命力,更讓紅色精神跨越時空,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芽。未來,他們將繼續帶著這份初心,讓推普之橋連接起更多鄉村,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土壤里持續傳承。
本次推普活動雖已結束,但動力學院暨至工書院志愿團隊的擔當與奉獻仍在延續。此次實踐是學院育人理念的生動體現,為學生搭建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橋梁,增強了學生社會責任感。未來動力學院與至工書院將會持續鼓勵學生投身社會服務,培養更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鄉村振興和社會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