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探索特色農業與文旅融合的可持續發展路徑,2025年7月14日,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平利茶緣·研行鄉間”——平利縣茶業賦能鄉村振興調研團隊深入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圍繞茶產業振興展開專題調研。團隊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茶園考察等形式,挖掘蔣家坪村從荒蕪茶園到"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蛻變歷程,聚焦政策扶持、生態保護與茶旅融合三大核心議題,為特色農業賦能鄉村振興提供實踐樣本。

??一、政策引領下的茶業復興:從荒山到"金葉子"的二十年跨越??
在前期準備和蔣家坪村的實地調研中,團隊深刻感受到政策導向對產業振興的關鍵作用。通過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的講述和歷史資料對比,團隊了解到該村茶產業發展的清晰脈絡。
2004年,蔣家坪村還是一個產業空心化的貧困村,1200畝老茶園因管理粗放瀕臨荒廢。2014年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后,村黨支部引進龍頭企業,對茶園進行標準化改造,建成加工廠,創新"黨支部+企業+貧困戶"模式,帶動106戶貧困戶脫貧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后,茶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茶園面積擴展至2700畝。更令人振奮的是,在"三茶統籌"政策指引下,蔣家坪村將茶產業與生態保護、文化旅游深度融合,2024年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實現從單一農業生產向"茶業+旅游+文化"復合業態的跨越式發展,這一歷程充分印證了"政策領航、科技賦能、市場驅動"三位一體發展模式的有效性。


??二、生態與產業共生:總書記囑托下的綠色發展實踐??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蔣家坪村時的囑托,已成為當地發展的根本遵循。團隊來到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范園進行調研、觀光,沿著茶園內的觀光步道前行,欣賞成片的茶樹在山坡上隨風搖曳的美景,感受茶園的生態魅力。
通過調研發現,該村在生態保護方面已形成系統化實踐。蔣家坪村通過坡地水土保持工程,改善茶園基礎設施,并配套智能化灌溉系統。縣政府派駐技術團隊指導有機種植,化肥農藥使用量下降40%,還成功申報地理標志產品,推動"鳳凰茶"品牌溢價提升30%。更值得關注的是,當地創新性地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優勢——茶園步道沿線增設觀景平臺,開發"云上采茶"體驗項目;茶葉加工廠采用光伏發電,實現部分能源自給;農家樂推出"茶葉宴"特色餐飲,形成"茶園觀光+生態餐飲"產業鏈。村支書表示,下一步將建設茶園碳匯監測系統,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


??三、茶旅融合新路徑:從單一生產到全域旅游的轉型探索??
在已建成的茶旅融合示范點,團隊觀察到茶產業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已產生顯著效益。游客可參與采摘、炒制等全流程體驗,農家樂推出"茶葉宴"特色餐飲;茶文化展廳通過老照片、制茶工具展示傳承故事;民宿配備茶藝體驗區,形成"住茶宿、品茶宴、購茶禮"消費閉環。數據顯示,2024年蔣家坪村接待游客2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0萬元。但調研也發現新挑戰:旺季客流集中導致體驗質量下降,淡季客源不足。對此,村支書提出"三個延伸"方向,即時間上向研學、康養業態延伸,空間上聯動縣域茶園資源分流游客,技術上引入數字化預約系統實現客流調控。


?結語:一片葉子的振興啟示??
蔣家坪村的實踐表明,鄉村振興需緊扣"特色+融合"雙輪驅動。政策應從生產補貼轉向消費端支持,如設立茶旅消費券;生態價值需轉化為品牌溢價體系;科技與文旅融合可開發線上認養茶樹等新場景。團隊將持續跟蹤研究,助力平利絞股藍與鳳凰茶"雙葉齊飛",讓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富民強村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