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一瀾實踐團奔赴文山市追栗街鎮中心學校,以“藝術為舟,實踐為槳”為理念,開展為期10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深耕鄉土調研,融合生態文明、鄉村振興、非遺傳承與美育課堂四大板塊,為鄉村孩子搭建認知鄉土、擁抱未來的橋梁,在滇東南大地上書寫青春賦能的實踐篇章。
調研先行:觸摸鄉土肌理,筑牢課程根基
實踐團的支教并非“空中樓閣”,而是始于對當地文化與生態的深度調研:
走訪追栗街鎮校園及周邊林地、溪流,摸清教學環境與自然稟賦;
走進文山州博物館,在“鑄牢共同體中華一家親”攝影展中讀懂民族交融史;
參與竹節舞、火把節等民族活動,從肢體律動與篝火狂歡中提煉非遺傳承的“活素材”;
探訪丫呼寨紅色基地與消防站,將紅色精神與安全守護的本土故事融入課程設計。
調研中發現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及文山“生物多樣性寶庫”的生態優勢,成為后續課程的核心素材——讓每一堂課都扎根于這片土地的真實肌理。
多維課程:以藝為橋,賦能鄉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