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學子將專業理論與生產實踐深度融合,增強對企業崗位需求和個人職業發展的認知,提升職業素養與職業精神,堅定技能報國的理想信念,今年暑假,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秦工薪火”實踐團赴咸陽興平市和西安部分電氣企業,開展暑期就業研習實踐活動。
一張老照片,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在陜西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歷史博物館內,一張泛黃的上世紀50年代老照片吸引了實踐團隊員的目光。照片背后記載著1200余名職工及家屬攜帶設備遷至西安,重建航空電力車間的故事。簡短文字、斑駁影像,展現了老一輩航空電力人扎根西北、奉獻事業的擔當與堅守。館內一件件展品生動勾勒出航空電力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斗足跡,讓同學們深切感受到前輩們為國家建設不懈奮斗的精神力量。
對話勞模:創新源于“想點子、動腦子”
在企業車間,實踐團走近生產一線,感受現代化設備與新型生產方式。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勞動模范陳冠琪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勞動教育課。他結合自身數十年與機床“打交道”的經歷,分享了創新與堅守的心得。“想點子,動腦子,但凡改進皆為創新。”陳師傅的話語和行動,讓同學們真切體會到“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內涵。
沉浸式實操:體驗“精益求精”的匠心
在陜西中維御能科技有限公司,實踐團成員深入電機生產線進行沉浸式崗位體驗。從繞線、嵌線到精密裝配,大家在反復練習中理解了工人對產品質量“毫厘必爭”的執著。為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實踐團與企業達成共建社會實踐基地協議,并舉行了授牌儀式,進一步為青年學子搭建起了解產業、鍛煉成長的平臺。
探秘“黑燈工廠”:感受智能制造的震撼
在西安法士特高智新公司,實踐團參觀了商用車行業首個“黑燈工廠”。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靈活運轉的AGV小車,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帶來的產業變革。通過實地觀摩與企業座談,隊員們深刻認識到,未來職業不僅是“被智能取代”,更是要成為智能制造背后的“操盤手”。企業專家和校友的分享,也讓同學們在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上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實踐總結
此次實踐活動中,實踐團通過參觀學習、對話工匠、崗位體驗和智能制造探訪,全面了解了電氣行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沿動態。在老一輩奮斗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企業工匠身上體會職業堅守,在實踐操作中錘煉技能,在智能工廠中感受產業革新。同學們紛紛表示,將把這次實踐中獲得的啟示轉化為學習動力和職業追求,努力成長為新時代具有工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