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東北農業大學"知行"志愿服務團以助力青少年成長為目標,赴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冷云小學開展為期十五天的主題宣講活動。期間,服務團成員聚焦主責主業,在系統開展農耕文化、赫哲族文化及校史校情專題宣講的同時,組織參觀冷云烈士紀念館,深入學習紅色革命傳統;通過座談交流深入了解校情學情,針對性開展課堂學業輔導。此次志愿服務活動主題鮮明、內容充實、成效顯著,切實發揮了實踐育人功能。
宣講會結束后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在活動前期,實踐團成員與校領導組織召開了座談會,就校史校風、學生學情等事項進行了深入交流。會上,校領導就相關問題作了詳盡解答,并對團隊實踐活動予以了高度評價。
與校領導們探討志愿服務事宜
樺川縣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本次志愿服務的重點實施區域——冷云小學,為紀念樺川縣抗日英烈冷云同志而命名。冷云同志從樺川投身革命,犧牲時年僅23歲,這片黑土地培育了她的革命意志。烈士紀念館系統記載了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館內陳列的雕塑與文獻資料,生動展現了這段永載史冊的奮斗歷程。作為抗日戰爭時期的重要根據地,樺川縣的紅色基因持續傳承,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注入精神動力。
志愿服務團成員參觀冷云烈士紀念館
隨后,實踐團分別于實踐期間開展了兩個主題的宣講會,在以“傳統村落”為主題的宣講會上,團隊成員不僅向學生們展示了赫哲族世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深入闡釋了他們如何憑借超凡的智慧,生動詮釋了赫哲族“靠水吃水”這一充滿地域特色的生存智慧與文化精髓。
成員對赫哲族文化進行宣講
農耕文化專場則創新融合了樺川本地農耕史與紅色記憶。團隊成員結合“從荒原到沃土”的墾殖歷程,不僅講解了水稻、大豆的種植傳統與現代農業技術,更將紅色歷史嵌入其中:“同學們知道嗎?咱們樺川的良田,最早是革命年代軍民攜手開墾的。冷云烈士那代人用熱血守護的土地,后來成了咱們祖輩揮汗耕耘的沃土。這種“農耕+紅色”的講解方式,讓孩子們既懂了土地的耕耘史,也明了精神的傳承脈。
志愿服務活動結束后與孩子們合影留念
烈士的血鑄成了共和國的光輝,而和平年代的挑戰亦未消失。對此,樺川縣無疑交出了他們能給出的最好的答卷。七十年前,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從這里誕生,七十年后,“星火大米”,“樺川大米”后,土地流轉合作社與農業技術創新孕育著現代化農莊。九十年前,先輩背影前仆后繼,九十年后,教室朗朗讀書聲聲聲不息。三江平原沃野與松花江浩蕩下,“血與火”的革命記憶和“稻與歌”的振興篇章,便是樺川縣最好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