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弘揚勞模精神,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勞模實踐團師生一行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南泥灣,開展“追尋紅色足跡·傳承奮斗基因”主題研學實踐活動。通過實地參觀、情景教學、勞動體驗等形式,師生們深刻感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在紅色沃土上接受了一場生動的思想洗禮和勞動教育。

圖1 歷史現場感悟南泥灣精神
清晨的南泥灣,青山環抱,稻浪翻滾。實踐團首站來到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通過300余件珍貴文物、200余幅歷史照片和動態沙盤,系統了解了1941年八路軍359旅在王震將軍帶領下“一把镢頭一支槍,誓把荒山變良田”的壯闊歷史。
“展覽館里銹跡斑斑的農具、補丁摞補丁的軍裝,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革命前輩‘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堅定信念。”該校實踐團一名成員在筆記本上寫下感悟。師生們駐足于《南泥灣大生產》場景復原區,凝視著模擬開荒的雕塑群像,仿佛聽到80年前勞動號子響徹山谷的激昂回聲。

圖2 實踐團成員在勞模展館合影
實踐團在南泥灣濕地公園舉行主題黨日活動。學生們用快板表演《南泥灣新唱》,朗誦原創詩歌《禮贊勞模》,并發布《弘揚南泥灣精神倡議書》,承諾:“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新時代工匠!”。

圖3 實踐團在黨徽廣場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夕陽下的南泥灣,巨型黨徽雕塑熠熠生輝。滿載收獲的大巴車上,帶隊教師常雪嬌總結道:“這次研學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我們要把南泥灣的‘镢頭精神’帶回課堂,培養更多‘政治過硬、技能精湛、作風優良’的大國工匠。”據悉,該校后續將開展“南泥灣精神進校園”系列活動,通過勞模報告會、紅色科創競賽等形式,讓紅色基因深度融入職業教育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