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秦工薪火”實踐團走進寶雞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開展了一場沉浸式的歷史探訪與精神傳承之旅。當腳步踏入斑駁的窯洞廠房,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一段關于責任、堅守與技藝傳承的精神洗禮由此開啟。
在申新紗廠舊址前,隊員們首次嘗試將那段烽火連天的工業史詩,娓娓道來給一群孩子聆聽。申新內遷、機器日夜轟鳴支援前線的場景,在講述中鮮活起來。精心設計的問卷互動,讓孩子們在一勾一選之間感受“工業救國”的溫度,也促使講述者們再次叩問自己對歷史的認知。當一顆顆“知史愛國”的種子在稚嫩心田悄然萌芽,隊員們也收獲了對初心的再度喚醒。
遺址斑駁的磚墻下,一堂由隊員趙展飛帶來的微黨課《銘記長樂塬工業遺址,傳承工業精神》令人心弦震動。從“生產即戰斗”的年代,到護廠復產的鋼鐵意志;從一紗一布織就民族生存的生命線,到工人們冒著炮火守護生產的背影,歷史在敘述中立體再現。那冰冷的紡錘,不再是單純的機械部件,而是那個時代工匠階層堅定信念的象征,讓“技能報國”有了沉甸甸的歷史分量。
這場探訪,讓“秦工薪火”實踐團成員深切體悟到,新時代的技能學習不僅是技術訓練,更是精神傳承。隊員們表示,將在今后的專業學習和社會實踐中,把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與深沉的家國情懷融為一體,把長樂塬工業遺址中汲取的精神火種,延續在中國制造的嶄新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