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當涂,蟬鳴裹著荷香鉆進老城區的巷口,當涂縣圖書館的玻璃門推開時,一群穿著藍色志愿者服裝的青年抱著一摞摞泛著墨香的書走了進來。一場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全民閱讀活動,正悄悄在書架間醞釀著溫暖的回響。

初入當涂縣圖書館,創新與產業工程師學院院長朱昌平教授從專業視角,生動講述了創新的“三性”,即價值性、創造性和新穎性,將課堂從學校搬到圖書館,鼓勵同學們處處細觀察,時時細思考,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了知識,而且提高了當涂縣圖書館的知名度,吸引社會不同層面更多的人來閱讀、愛“悅讀”。

閆晶老師對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作了具體安排,精分到組,細分到人,跟團隊長全程仔細推敲活動的每一細節,同時,閆晶老師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的優勢,帶領隊員共同挖掘圖書館里的價值元素,關注隊員活動中的感受和交流,引導隊員深入思考,產生思想上的碰撞,在社會大課堂中使隊員的愛國之情更加具化,活動效果卓有成效,思政教育深入人心。

·當“紅書”遇上“童聲”:老館里的新故事
“姐姐,《小英雄雨來》里的‘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是真的嗎?”扎著羊角辮的小語捧著一本彩繪版紅色經典,眼睛亮得像星星。這是實踐隊特別策劃的“紅色書單漂流站”——從《閃閃的紅星》到《革命者的故事》,從《少年方志敏》到《紅巖》,30余本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愛國主題書籍被擺成心形,吸引著孩子們圍坐成圈。
“最近教育部剛印發《愛國主義教育進課程教材指南》,我們想讓孩子們在閱讀中觸摸真實的愛國情懷。”圖書館講解員翻著一本邊角微卷的《鐵道游擊隊》,“你看,這些書里的英雄不是‘高大全’,是會疼會怕、但更會站出來的普通人——就像書架外正在打掃的王爺爺,他年輕時也當過民兵。”
·從“童年”到“青年”: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講解員介紹完少兒閱讀區,一起來到了自習室,三下鄉隊伍的成員們面帶微笑,手中捧著承載著滿滿心意的定制愛國鑰匙扣,緩緩走向孩子們。這些鑰匙扣設計精美,造型豐富多樣,有的以五星紅旗、天安門為圖案,有的印著“我愛中國”“強國有我”等鏗鏘有力的字樣,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濃厚的愛國情懷。
當隊員們將鑰匙扣一一遞到孩子們手中時,孩子們的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紛紛迫不及待地仔細端詳起來,嘴里還不停地發出“哇,好漂亮”“我好喜歡”的驚嘆聲。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將鑰匙扣掛在書包上,滿臉自豪;有的孩子則緊緊攥在手中,與身旁的小伙伴分享著喜悅。

此次贈送定制愛國鑰匙扣活動,不僅是一份充滿愛意的禮物,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三下鄉隊伍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感受愛國精神的熏陶,激勵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
·書香入懷,國魂生根
活動結束時,實踐隊伍用畫布和顏料畫了油畫。
“三下鄉不是單向的‘送知識’,是雙向的‘長精神’。”這個夏天,當涂縣圖書館的書架間,一場關于“閱讀”與“愛國”的對話仍在繼續。書頁翻動的沙沙聲里,我們聽見——國魂不是抽象的概念,是老黨員摩挲軍功章的指節,是孩子們抄寫“少年強則國強”的筆尖,是每一次翻開紅色經典時,從紙背傳來的、滾燙的心跳。

在本次“三下鄉”活動中,同學們化身“好書推薦官”,每人精心挑選一本好書,動情講述每本書的精彩,并將這場書香盛宴以倡義的方式進行延伸。由此,傳遞閱讀的快樂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暑期生活,更繼續以書籍為橋,播撒了知識的種子。同學們在奉獻中收獲成長,踐行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青春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