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民族團結和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決策部署,青島農業大學“茶韻青農情灑新疆”支教服務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跨越4000公里奔赴新疆喀什英吉沙縣,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教學實踐,在當地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全體成員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為根本宗旨,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上,譜寫了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動人篇章。
圖為上課時小朋友們與支教老師積極互動
精準施策,夯實教育根基 團隊立足教育教學主陣地,在確保語數英主干課程教學質量的同時,精心打造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農業科技特色和美育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特色課程體系,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激發內生學習動力。通過組織開展教學試講活動,嚴格規范教學流程,強化團隊協作,持續優化教學方案。在首日教學實踐中,針對部分學生基礎薄弱、解題方法掌握不系統等實際情況,服務團隊深入調研學情,科學研判教學重點難點,及時增設普通話正音矯正、漢字筆順規范示范、數學專題強化訓練及英語字母音標專項鞏固等教學模塊。值得肯定的是,經過針對性教學調整后,學生展現出良好的學習領悟力,通過適當點撥就能舉一反三,課堂參與度顯著提升,教學成效持續向好。
圖為小吳老師向小朋友們提問數學問題
語禮相融,培育文明新風 在語言教學方面,團隊創新性地將英語、法語、德語及川渝方言、湖北方言、東北方言、上海方言等多元語言元素有機融合,打造生動的語言實踐課堂。維吾爾族學生積極展示“你好”“謝謝”等日常用語,營造了多民族語言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在漢族傳統文化課程中,授課教師身著傳統服飾,系統講解漢族傳統服飾的歷史淵源、古典樂器的文化內涵以及傳統禮儀的莊重規范。通過翻轉課堂,維吾爾族學生身著民族盛裝,手持艾德萊斯綢,向師生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實現了多元文化的深度交流與互鑒,充分彰顯了教育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作用。
圖為推廣普通話課堂

圖為漢族傳統文化課堂
茶香潤心,弘揚文化精髓 在茶葉文化教學中,團隊創新采用視頻教學法,由園藝學院茶學專業學生錄制的蓋碗茶藝演示視頻構建沉浸式教學情境。視頻中表演者技法嫻熟、手法規范,生動展現了中華茶文化的獨特魅力。當學生專注觀摩時,毛毛老師適時指導:“請同學們輕嗅茶湯香氣,小口啜飲,體會其中的甘甜清香。”隨后,袁老師深入講解不同茶類的沖泡方法,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辨識茶具功能。此外,在支教過程中,團隊還面向各兄弟高校開展了“一壺清茗萬縷情誼”盛夏消暑茶贈飲活動,宣傳來自青島農業大學的茶葉的同時,醇厚茶湯化作情誼紐帶,悄然拉近彼此距離,更筑牢高校合作橋梁。
圖為茶文化課堂
潤心育人,促進全面發展 “小吳老師和小兔子老師畫的畫像春天一樣美!”維吾爾族男孩阿卜杜薩拉木捧著自己的畫作,笑容像陽光般燦爛。每日下午的“趣味時光”是學生們最為熱切期盼的活動時段。通過“傳統文化+美育+活動”的三維潤心課程體系,豐富多元的課程內容如春雨般悄然浸潤學生心靈,促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念深植于心。自畫像課程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認知,折紙課堂將創意轉化為藝術作品,樹葉拓印課程則培養了學生的自然觀察能力。
圖為美術課后小學生與自己的作品合照

圖為翻轉課堂上小學生們教支教老師跳維吾爾族舞蹈
在民族團結理論政策專題宣講教育活動中,授課教師以“大家都來自什么民族”為題進行提問,現場二十余名小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堅定的政治立場,異口同聲地作出了出人意料卻令人振奮的回答:“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這些朝氣蓬勃的少年兒童用他們純真的眼神和鏗鏘有力的誓言,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少年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崇高覺悟。
圖為服務團成員與小學生們共唱《我和我的祖國》
本次活動系由共青團山東省委、省援疆工作指揮部、省青年志愿者協會聯合開展的“志愿有我·讓愛飛躍萬水千山”魯喀專項志愿支教活動。今年共有來自81所高校的385支團隊提交申報材料,經過嚴格審核,共有50支隊伍入選。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茶韻青農情灑新疆”支教服務團依托鮮明的專業特色脫穎而出。團隊攜園藝學院自產茶葉跨越千里,開展了多場茶葉宣傳活動,設置面向不同主體的茶文化普及活動,收獲良好反響。全體隊員始終踐行“行勝于言,愛心為基”理念,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擔當,在帕米爾高原腳下譜寫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時代華章。(青島農業大學,通訊員 張鈺揚、袁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