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與鄉村振興計劃,華中科技大學第二臨床學院杏林岐黃志愿服務隊于2025年7月12日至13日在黃波、李佳麗、蘇菲斐、劉學敏、余玲玲五位老師帶領下,組織24名師生奔赴"中國艾都"蘄春縣,開展了一場融合文化傳承、產業調研與公益服務的實踐之旅。活動覆蓋漕河鎮、蘄州鎮兩地,通過"產業探訪-社區服務-文化溯源"三維聯動,讓中醫藥文化在艾草飄香中煥發新生。
蘄艾集團探秘:千年本草的現代傳承 12日清晨,實踐隊抵達湖北省蘄艾集團,隊員們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蘄艾文化之旅。文化展示中心內,通過全息投影技術重現的明代蘄州藥市盛景,讓隊員們直觀感受到"蘄艾"作為道地藥材的千年傳承。在非遺技藝體驗區,隊員們親手制作古法艾條,從篩選三年陳艾到手工研磨、桑皮紙卷制,每道工序都嚴格遵循《本草綱目》記載古法。看到手中親手制作的艾條,每位隊員臉上都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更令人振奮的是現代科技賦能傳統產業的創新實踐:智能艾灸機器人精準定位穴位,溫控系統確保療效穩定;艾草精油提取生產線實現全自動化,隊員們親眼見證一株艾草如何通過"種、產、研、銷"全產業鏈,成長為帶動蘄春農戶增收的支柱產業。
圖1實踐隊成員在湖北蘄艾集團體驗手工制作艾條

圖2實踐隊參觀艾灸機器人
鄉村義診送健康,情系鄉親顯擔當 午后陽光正好,實踐隊轉戰蘄州鎮大畈頭兩路口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義診活動。醫護人員與同學們分工明確,協同作戰,為村民們提供了血壓、血糖的細致測量,以及身高體重的全面檢測。同時,搭建起針刺、艾灸、推拿、拔火罐等醫療服務區域,以耐心周到的服務,為村民們送去了健康的福音。同學們還結合專業知識,為村民們解答健康疑問,普及中醫藥文化,現場示范五禽戲、八段錦,為鄉親們的日常保健提供了科學指導,讓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圖3實踐隊為村民進行中醫藥知識講座

圖4中醫科余玲玲老師為村民拔火罐

圖5實踐隊成員用蘄艾為村民艾灸
慰問留守群體,傳遞溫暖與關懷 13日上午,實踐隊走進了蘄州鎮酈公園社區,將中醫的溫暖與關懷送到了每一位鄉親的心坎上?;顒蝇F場,中醫講座區、義診服務區、知識科普區、互動體驗區四大板塊交相輝映。同學們結合時令,講解脾胃調理知識,醫護人員為老人量血壓、診脈象。知識科普區,漫畫手冊生動有趣,解答“冬病夏治”的疑問。互動體驗區更是熱鬧非凡,志愿者手把手教授留守兒童制作安神香囊,社區中心二樓,居民們跟著康復科老師練習24式簡化太極拳,舒展身心,融入經絡疏通原理。此次活動,不僅解決了村民們的實際健康問題,更讓中醫藥文化以鮮活的方式走進了千家萬戶,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圖6實踐隊成員教授留守兒童制作中藥香囊

圖7黃波老師為村民針刺治療

圖8康復科劉學敏老師帶領村民練習24式簡化太極拳

圖9蘄春縣蘄州鎮酈公園社區居民給實踐隊贈送錦旗
瞻仰李時珍紀念館,傳承醫道仁心 13日下午,實踐隊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走進了李時珍紀念館。青瓦白墻間,《本草綱目》的泛黃手稿靜靜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藥鋤、藥碾等遺物則見證了“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的執著追求。同學們駐足“瀕湖脈學”展區,仿佛看見藥圣踏遍山野、親嘗百草的英勇身影。講解員細述李時珍“搜羅百氏,采訪四方”的壯舉,讓同學們深刻理解了“醫道仁心”的真諦。走出展館,藥圃里的蘄艾依舊青翠欲滴,一如五百年前藥圣親手栽種的模樣,這份“濟世活人”的初心,穿越時空,在每個人心中播下了堅守與擔當的種子。
圖10實踐隊參觀李時珍紀念館
此次蘄春之行,不僅是一次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之旅,更是一次青春擔當的踐行之旅。隊員們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了責任與力量的真諦,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醫傳承踐初心,義診下鄉暖民心”的深刻內涵。
文字▏楊仕翼、劉星雨
圖片▏蘇菲斐、周友鋮、王宇強、王文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