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福建農林大學“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在江曉忠老師的帶領下奔赴上杭臺灣農民創業園開展調研。這里匯聚了眾多臺資企業,通過引進臺灣先進農業技術、融合兩岸資源優勢,打造了閩臺產業合作的示范樣板。實踐隊深入走訪園區企業,探尋"兩岸一家親"在鄉村振興中的生動實踐。
杭梅公司是一家專注青梅制品生產的企業,其產品涵蓋梅子酒和各類梅干制品,在綠色發展與技術創新之路上穩步前行。企業堅守生態初心,三年種草養地,以有機肥打造生態梅園,守護青梅生長根基。引入臺灣種植技術,探索低位嫁接優化品種,創新耐酸酵母培育提升梅子酒釀造工藝,讓傳統青梅產業煥發科技活力。
企業以線下實體渠道為主陣地,正積極拓展線上版圖,借電商平臺觸達全國市場。在同負責人交流的過程中,實踐隊發現,新媒體人才短缺、產品技術升級等挑戰是大多數鄉村產業所面對的問題。鄉村振興需要人才,需要新一代的力量涌入鄉村一線,振興鄉村。計劃以引才政策廣納賢才,攜手高校開展校企合作,為產業發展注入創新活力,讓青梅制品在閩臺融合中走出特色發展之路。
喜咖(福建龍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閩臺深度融合的鮮活樣本。喜咖(福建龍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深耕兩岸貿易的臺灣曾總與上杭黃總合伙創辦,是閩臺深度融合的生動縮影。公司將臺灣生物科技專利與大陸市場需求精準對接,實現生技型麝香貓咖啡規模化生產。
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隊參觀了喜咖產品的原料、制作過程、產品包裝等過程。實踐隊發現從原料篩選到成品封裝,高標準自動化流程與嚴格品控并行,精準復刻經典貓屎咖啡風味,打造高性價比產品。結合電商平臺,銷售端構建“線上+線下”雙軌網絡宣傳銷售,線上借抖音、小紅書接觸年輕客群,線下對接廈門、福州、泉州等城市精品咖啡館。當地政府政策補助、融資支持,為臺企發展筑牢后盾,生動詮釋“兩岸一家親”的合作共贏理念,讓咖啡香里飄出兩岸融合的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