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環保,齊心協"綠" 導語:
7月7日,山東財經大學低碳環保,齊心協“綠”,中國生活性服務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調查——基于唐山市實踐調研團隊正式啟程。
下午到達目的地后,在隊長的帶領下稍作整頓,并與負責人進行對接,協調后續具體的調研安排。綠色低碳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保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幾位來自山財的學子,將深入唐山曹妃甸進行調研,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綠色中國建設做出努力。
此次選取的調研地為河北唐山曹妃甸天旭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為了全面的了解現狀,發現問題,更好的提供建議,團隊在此次調研中訪談企業負責人了解企業文化以及企業響應綠色低碳國家政策的措施和響應力度,同時實地調研鹽堿地改良;還訪談了周邊農戶和專家,了解企業響應綠色低碳政策給農戶帶來的影響以及專家對政策的看法。
本次調研,團隊看到生活性服務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探索與難題。團隊成員齊心協力、共度難關,期待以此次調研為基,助力政策優化、企業轉型,讓綠色低碳理念真正融入生活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共赴可持續發展新征程。
圖為團隊成員的出發合照。王博源 供圖 正文:
7月8日
基于此次低碳主題,為了進一步了解低碳發展,山東財經大學新視野協會低碳環保,齊心協“綠”河北唐山實踐團隊來到了曹妃甸天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調研。
團隊上午先來到了唐山濱海重鹽堿地高效利用技術示范基地。蘇主任帶我們介紹了鹽堿地的使用,體會到了鹽堿地對于農業的重要性。針對土地資源緊張,生態環境改善等問題,公司進行了改良優化鹽堿地等一系列措施。改良后的土地可用于林業或濕地建設,能形成長期碳匯,并且治理后的鹽堿地也更利于發展低碳農業和生態旅游等,推動可持續發展。
團隊在了解鹽堿地使用后,來到了室內參觀公司的一些榮譽和舉辦的相關實踐活動,深刻感受到了貴公司發展歷程的厚重與輝煌,也讓我們知道低碳模式發展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性。
圖為公司蘇主任為團隊講解公司發展與相關活動。任東明 供圖
團隊于上午完成調研工作的階段性總結后,下午奔赴暗管排鹽農田開展實地考察。在此過程中,團隊深入了解了重度鹽堿地的構建原理與示范成果,并對多種水果及中藥材的種植情況進行了參觀。改良后的鹽堿地摒棄了傳統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顯著降低了灌溉能耗,減少了對優質耕地的依賴,契合低碳環保的發展理念。此項技術不僅有助于生態環境的修復與改善,還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對于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今日調研活動的最后一站,團隊前往鹽堿地果蔬示范區開展考察。在現場,對無花果、桃子、黃瓜等果蔬的種植模式進行了細致調研,經專業技術人員的系統講解,深入掌握其種植技術體系,明晰了該區域在鹽堿地果蔬種植技術改良創新方面所做的探索與實踐。
此次調研,讓團隊深刻認知到鹽堿地開發并非簡單的開荒,而是一場生態與產業的共生實驗。鹽堿地治理,不僅是對退化土地生態功能的修復重塑,也是為農業低碳可持續發展探尋新路徑,通過技術創新與模式探索,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有機統一,推動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7月9日
7月9日上午,在蘇主任的引薦下,團隊一行前往公司化學實驗室開展調研。實驗室負責人系統介紹了各類實驗儀器的功能與應用場景,并引導團隊成員簡單觀摩了鹽堿地改良相關實驗流程。期間,團隊成員親身體驗了土壤pH值測量操作,直觀感受了科研人員的日常工作狀態,對鹽堿地改良技術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值得關注的是,實驗室在技術研發中始終貫穿低碳理念,例如減少化學試劑消耗、采用節能型儀器降低能耗等,將綠色低碳要求融入科研全過程,體現了科研環節與生產實踐在綠色發展理念上的協同。
圖為負責人員為團隊講解pH值測定。任東明 供圖
在之前調研的基礎上,今日團隊對公司合作農戶開展了專項訪談,重點圍繞鹽堿地改良成效及周邊生態環境改善情況進行深入了解。
訪談結果顯示,與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后,農戶經濟收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種植技術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在公司技術支持下,通過秸稈還田、生物菌肥施用等低碳改良技術的應用,鹽堿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酸堿度趨于平衡,農作物成活率與產量均獲明顯增長。同時,依托低碳種植模式生產的農產品,因契合綠色發展理念與市場消費需求,獲得了極大的市場認可度,有效推動了產品的銷售轉化。
農戶也表示,在合作模式下,公司可以協助農戶對接銷售渠道,這有助于減少農戶因市場信息不足導致的滯銷風險,讓農戶們的收入更加穩定。值得注意的是,低碳改良技術在提升土壤質量的同時,減少了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讓農戶明顯感受到了周邊生態環境的改善,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同發展。
今日行程尾聲,團隊對蘇主任開展專題訪談,聚焦工作年限、公司成立時長及發展方向等維度深入交流。訪談中,蘇主任系統梳理公司自成立以來在鹽堿地開發利用進程中遭遇的困境,如土地資源利用、生態改良技術難題等,并詳細闡釋通過引入精準滴灌控鹽技術、構建生態修復協同模式等系列解決方案,體現了公司在治理鹽堿地方面做出的努力。
7月10日
7月10日上午,經蘇主任協調對接,實踐團隊與鹽堿地治理領域專家舉行座談,就鹽堿地改良工作進行深入交流。
專家指出,鹽堿地改良需構建水利改良、農業改良、生物改良、化學改良相結合的綜合技術體系,通過系統化措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全面提升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在具體技術應用層面,專家舉例說明:滴灌技術可實現水資源精準供給,顯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壟起栽培模式能優化土壤通氣條件,同時依托壟溝排水有效帶走地表鹽分,降低耕作層鹽分濃度;耐鹽作物(如海棠等)的規模化種植,既能充分盤活鹽堿地資源,又可培育特色產業價值,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專家還強調,鹽堿地治理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在技術應用中強化長期生態保護意識,推動鹽堿地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
圖為團隊成員對專家進行訪問。崔雨珊 供圖
7月10日下午,實踐團隊在該企業范圍內與一線工作人員開展交流。工作人員表示,鹽堿地改良工作對生態環境的積極影響顯著優于潛在影響。當前,鹽堿化問題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農作物產量,需通過持續實施有效改良措施,推動鹽堿地作物產量穩步提升。
總結:
2025年7月8日,河北唐山隊赴唐山曹妃甸區天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開展實地調研,旨在深入了解企業在低碳環保領領域的實踐舉措,探尋鹽堿地改良方法和意義,助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在公司負責人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了解到了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著綠色發展理念,引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引進專家和人才,持續加大對環保技術研發和鹽堿地改良路徑的探究的投入,盡可能多得提高產量,同時將節能減排納入企業戰略規劃,將低碳環保理念貫穿生產全過程。
該公司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將原來寸草不生的鹽堿地開發成綠色田園,通過這滿墻得證書、獎項和專利,可以看出公司重視低碳環保和創新技術,同時公司也斬獲了多項專利,這些專利技術為企業踐行低碳環保鹽堿高產提供了核心支撐。
此次對唐山曹妃甸區天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調研活動,讓調研團隊深刻認識到農業企業在低碳環保進程中的重要作用與積極作為。通過企業在設備技術、合作模式、管理體系等多方面的創新實踐,展現了低碳環保與企業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未來,期待更多企業能夠借鑒唐山曹妃甸區天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成功經驗。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共同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圖為調研團隊參觀農業實驗田。崔雨珊 供圖 通訊員 任東明 崔雨珊 王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