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領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錨定職業方向,近日,西安郵電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奔赴旬陽,開展以“‘電’亮紅軍路,閃耀職業夢”為主題的三下鄉活動。三天里,隊員們穿梭于電力一線、紅色場館,在知行合一中收獲成長,圓滿完成實踐任務。
初遇旬陽:宋家嶺上瞰山河 7月13日,懷揣著期待與熱忱,西安郵電大學實踐隊師生踏上旬陽這片土地。一路奔波后稍作休整,傍晚時分,大家登上宋家嶺。當旬陽全景在眼前鋪陳開來,連綿山巒與蜿蜒河道勾勒出城市輪廓,隊員們紛紛沉醉于這幅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畫卷。隨著暮色漸濃,華燈初上,璀璨夜景為旬陽蒙上一層夢幻薄紗,獨特的山城魅力撲面而來。萬家燈火與漫天星河交相輝映,隊員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點亮一方燈火”背后的電力力量,也為接下來的行程埋下期待。
電力探秘:從作業現場到智慧電網 電網作業現場:見證責任與擔當 7月14日清晨,朝陽初綻,實踐隊便奔赴國家電網作業現場。八點多的現場,已有電力工作人員身著專業裝備忙碌開來。他們在保障用戶“零感知”的嚴苛要求下,嫻熟地攀爬、操作,完成電線維修作業。安全圍欄外,隊員們凝神注視,從設備檢查到故障排除,每一個嚴謹步驟都清晰入目。通過近距離觀摩和現場工作人員的專業介紹,大家深刻體會到電力工作者守護城市“光明”的責任與堅守,那專注的神情、利落的動作,成為隊員們對電力行業初印象的生動注腳。
無人機體驗:解鎖科技賦能電力 作業現場觀摩結束,科技賦能電力的探索緊接著開啟。國家電網專業人員帶著無人機設備登場,詳細講解不同型號無人機特性、操作方法,以及在電力巡檢、故障搶修等場景的實戰運用。“這款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和紅外測溫,能精準捕捉線路隱患”“通過智能識別系統,傳回畫面可實時分析缺陷”……專業講解讓隊員們聽得入神。隨后,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大家輪番上手操控無人機,從緊張生澀到逐漸熟練,真切感受“科技+電力”融合帶來的高效與變革,親身解鎖電力行業的科技密碼。
供電局之行:解碼電網“中樞神經” 當日下午,實踐隊走進旬陽市供電局,探尋電網運行的“中樞奧秘”。跟隨工作人員的腳步,隊員們參觀供電局設施,從變電設備到調控中心,逐步了解電力系統架構。“夏季用電高峰,如何保障電網穩定?”“智能電表故障怎么快速排查?”面對隊員們踴躍拋出的疑問,負責人耐心答疑,現場互動熱烈。踏入會議室,各部門負責人依次詳解職能分工、日常工作重點,以及常見電力問題的處理流程。最后,國家電網領導結合自身職業經歷,分享肺腑之言,鼓勵同學們將專業知識與行業需求緊密銜接,在實踐打磨中錘煉過硬本領,為電力事業注入青春智慧。
能源探秘:大唐電站的深度認知 7月15日上午,實踐隊踏入旬陽大唐電站,開啟能源生產一線的認知之旅。在工作人員帶領下,隊員們穿梭于電站設施間,從水輪機轟鳴的廠房到監控數據跳動的中控室,實地了解水力發電從水能轉化到電力輸出的全環節。隨后,會議室里播放的電站介紹視頻,進一步補充了發展歷程與技術創新要點。
尤為珍貴的是,邀請到了西安郵電大學畢業的直系學長,分享了從校園象牙塔到能源職場的成長故事,學長的親身經歷,讓隊員們對職業發展有了更具象認知。而電站廠長結合行業趨勢與個人經驗的交流,更是為同學們答疑指路,讓職業規劃的輪廓在交流中愈發清晰。
紅軍洗禮:紅軍鎮的精神傳承 7月16日,實踐隊奔赴旬陽紅軍鎮,開啟紅色傳承的精神洗禮。在AI智能講解引導下,隊員們步入紅軍鎮紀念館,泛黃的老報紙、銹跡斑斑的手槍、珍貴的革命影像,無聲訴說著往昔烽火歲月。隨著講解流淌,革命先輩“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的精神穿透歷史,直擊隊員心靈。盡管館內暑氣蒸騰,汗水一次次浸濕衣衫,卻沒人有絲毫懈怠,因為大家深知,這是一堂生動的“初心課”,是紅色基因傳承的珍貴契機。
參觀尾聲,意義非凡的簽約授牌儀式在紀念館會議室舉行。紀念館負責人與實踐隊帶隊老師共同簽署“西安郵電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合作協議,隨后移步園區廣場合影留念,將青春與紅色傳承交融的時刻永久定格。這不僅是實踐陣地的拓展,更是深化紅色育人、讓青年成為紅色故事講述者與精神傳承者的有力舉措。
7月17日,實踐隊離開旬陽,為此次暑期社會實踐畫上圓滿句號。
此次旬陽之行,西安郵電大學實踐隊以“電力”為媒,串聯職業認知與紅色傳承。隊員們既觸摸到電力行業前沿脈搏,見證科技賦能傳統行業的活力;又在紅色土壤中汲取精神養分,明晰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社會實踐育人模式,讓更多學子在實踐熔爐中淬煉成長,以青春之我書寫時代華章,讓“電亮紅軍路,閃耀職業夢”的實踐火種,在更多青春征途上點亮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