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壽寧縣下黨鄉,47.6米跨度的百年鸞峰廊橋不再僅是歷史建筑——它已成為串聯茶旅、藝術與紅色IP的產業樞紐。
紅色IP活化打破傳統展陳。依托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故事,當地打造沉浸式“難忘下黨”主題館,開發“重走連心路”研學路線;紅軍橋增設五角星光影裝置,結合VR技術還原革命場景,年輕游客占比從20%升至45%。
茶旅融合裂變價值鏈。下黨鄉整合萬畝茶園與紅色文化,推出“采茶制茶+紅色故事”體驗套餐,游客可參與茶葉采摘并定制印有紅色標語的茶禮。“下黨紅”品牌由此溢價超30%,茶農年均增收1.2萬元。
藝術賦能激活閑置資源。畫家吳祥芳團隊返鄉后,將廢棄古宅改造成“畫苑民宿”,融合油畫創作與生態景觀。游客可入住藝術空間、參與鄉村寫生,該民宿年接待量超2萬人次,帶動周邊農宿集群發展。
創新背后是機制突破。政府投資3億元完善基建,破解“五無鄉”困境;推行“村集體+企業”分成模式(如盧秋團隊整村運營韶托村),村集體年分紅超50萬元;電商服務中心集中議價降低物流成本30%,讓山貨直達全國。
目前,壽寧已形成“紅色研學+茶旅+藝術民宿”的融合產業鏈,2024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67%。未來計劃借閩浙邊區域協作,推廣“廊橋經濟”模式,讓革命老區的綠水青山持續釋放產業動能。
下黨鄉鸞峰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