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卻能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微光如炬、點滴匯聚,足以照亮他們探索科技的征途。為了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聚焦為黨育人主責主業(yè),河海大學“數(shù)字賦能筑夢?春風智匯微光”實踐團聯(lián)合春風里志愿服務中心、春風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于7月10日赴常州市金壇區(qū)春風社區(qū)開展暑期專項實踐活動。
實踐團于春風社區(qū)合影 盧怡欣供圖
編程啟蒙:在趣味中探索代碼世界
作為計算機與軟件學院的學生,實踐團成員將編程的魅力帶給了社區(qū)孩子們。結(jié)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團隊精心選擇了操作簡便、趣味性強的micro:bit作為教學載體。
實踐團成員給孩子們介紹microbit課程 盧怡欣供圖
在“猜拳小游戲”課堂上,成員們沒有急于講解復雜知識,而是先以生動的演示點燃興趣。“看,這個小小的設備就像魔法盒,能聽懂我們的指令!”當micro:bit屏幕上跳出“石頭”“剪刀”“布”的圖案時,孩子們眼中滿是好奇與驚喜。
隨后,成員們將編程邏輯拆解為簡單步驟,從設置出拳選項到編寫勝負判斷,步步引導。“我們可以把出拳選項想象成三個小伙伴,讓micro:bit認識它們。”形象的比喻讓抽象概念變得可感。看著孩子們時而皺眉思考,時而興奮交流,成員們倍感欣慰。當程序成功運行,孩子們歡呼雀躍地與同伴對決時,所有的精心準備都化作了值得。“我成功啦!”一個小男孩激動跳躍的身影,深深印在成員心中。
孩子們拿著自己編好的程序,和實踐團成員進行猜拳 盧怡欣供圖
“尋跡小車”課程則更注重自主探究。從硬件組裝到代碼調(diào)試,成員們鼓勵孩子們大膽嘗試:“別怕出錯,每一次嘗試都是進步。”孩子們分組協(xié)作,有人組裝,有人編程。調(diào)試時,面對傳感器靈敏度問題導致小車“不聽話”,他們毫不氣餒,圍攏討論或主動請教。當合作解決難題、小車穩(wěn)穩(wěn)沿軌跡前行時,孩子們臉上洋溢的成就感,讓成員們真切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實踐團成員圍在孩子身邊,指導他們操作循跡小車 盧怡欣供圖
生活解碼:趣味視頻揭秘二進制
為展示代碼在生活中的應用,團隊特別準備了二進制主題趣味視頻。動畫生動演示了二進制如何在計算機中傳遞信息,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驚嘆連連。視頻結(jié)束后,成員們用生活實例深入淺出地解釋:“看,電燈‘亮’或‘滅’,就像二進制的‘1’和‘0’。”配合手勢和寫有0、1的卡片,孩子們通過排列組合表示數(shù)字,在游戲中輕松理解了基本原理。“原來電腦游戲背后是這樣運作的!”一個孩子恍然大悟。活動不僅普及了知識,更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索科技的熱情。
孩子們聚精會神觀看二進制趣味視頻 朱家源供圖
課程打磨:實踐中領悟因材施教
為讓課程更貼合孩子需求,實踐團在籌備階段反復打磨教案。他們深知,面對不同年齡、性格的孩子,需靈活調(diào)整方法。
編程課上,“條件判斷”被比作“選擇路口”,“代碼組合”類比“積木拼接”,化抽象為具體。試講中,成員們不斷調(diào)整語言風格與節(jié)奏,力求生動易懂。針對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特點,成員們用故事導入:“從前有個小機器人想和小朋友玩游戲,卻不知如何出拳……”瞬間抓住孩子們的好奇心。遇到畏難的孩子,一句“再試一次,你離成功不遠了”的鼓勵,往往比直接指導更有效。這些調(diào)整不僅提升了教學效果,更讓成員們深刻理解了“因材施教”的真諦。
實踐團成員給孩子們講解ai模型 盧怡欣供圖
趣味活動:在歡樂中陪伴成長
除編程課外,實踐團還策劃了趣味知識問答與人際交往小課堂,全方位陪伴孩子們成長。
孩子們參加彩繪雞蛋趣味活動 盧怡欣供圖
知識問答環(huán)節(jié)涵蓋自然科學、生活常識、安全知識等內(nèi)容,并設置了搶答器和小獎品。孩子們熱情高漲,爭相舉手。“為什么天空是藍色的?”“過馬路要注意什么?”一個個問題拋出,現(xiàn)場氣氛緊張又歡樂。答對者興高采烈,答錯者也認真聆聽講解。活動后,一個孩子拉著成員的手說:“原來科學這么有趣,我以后要學更多知識!”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成員們——點燃興趣,比單純傳授知識更為珍貴。
實踐團成員給孩子們舉行知識問答 盧怡欣供圖
人際交往小課堂通過“棋藝比拼”互動游戲,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會傾聽、表達與協(xié)作的意義。
實踐團成員帶孩子們下象棋 盧怡欣供圖
社區(qū)走訪:用關愛傳遞溫情
實踐期間,團隊還走訪了春風社區(qū)特殊家庭,為老人送去關懷。成員們耐心傾聽他們的生活點滴,了解健康需求,用真誠交流拉近距離。
團隊攜帶血壓儀為老人測量。“奶奶,放松點,我們量下血壓看看情況。”成員一邊溫柔操作,一邊細致詢問用藥和作息,叮囑健康注意事項。測量數(shù)據(jù)被詳細記錄,方便老人及家人了解變化。老人們感動不已,連聲道謝:“現(xiàn)在的年輕人真懂事,太謝謝你們了!”這次走訪不僅讓老人感受到社會溫暖,也讓成員們體會到基層服務的意義,堅定了回饋社會的決心。
實踐團成員為老人測量血壓并記錄數(shù)據(jù) 朱家源供圖
實踐成長:雙向奔赴的珍貴收獲
春風社區(qū)的時光,對實踐團成員而言意義非凡。他們深刻體會到,專業(yè)知識不僅是編寫代碼的工具,更是點燃好奇心的火種。目睹孩子們從編程零基礎到獨立完成項目,從羞澀寡言到主動分享,成員們更加確信:教育是用真誠與耐心陪伴每顆心靈探索世界。
成員感悟
隊長盧怡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專業(yè)):
春風社區(qū)之行是一場意義非凡的成長修行。懷揣對編程的熱忱而來,卻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收獲了遠超專業(yè)的人生啟迪。當孩子們圍著micro:bit歡呼,我懂得了編程啟蒙的意義遠超代碼本身。猜拳課上,勝負邏輯化作雀躍尖叫,“選擇路口”的比喻已在心中埋下邏輯思維的種子;尋跡小車調(diào)試時的皺眉與歡呼,合作中的爭執(zhí)與擊掌,讓我看見教育最生動的模樣。計算機科學不僅是代碼與算法,更是連接人與世界的橋梁。孩子們的笑容教會我用更柔軟的方式對待專業(yè),用更真誠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這段時光是我行囊中最珍貴的財富——它提醒我,真正的成長,永遠發(fā)生在用心付出的瞬間。
隊長給孩子講題 楊健供圖
隊員萬盛(軟件工程專業(yè)):
這個夏天,在春風社區(qū)的時光不僅是一次知識傳遞,更是一場雙向成長。我們深刻體會到,軟件工程的知識不僅能編寫代碼,更能點燃孩子們的好奇心。看著他們從零基礎到獨立完成項目,從羞澀到主動分享,我們更加堅信:教育是用真誠與耐心陪伴每顆心靈探索世界。未來,我們將帶著這份收獲,讓專業(yè)知識在更多領域綻放價值。
隊員給孩子們上編程課 盧怡欣供圖
隊員楊健(計算機專業(yè)):
七月的陽光熾烈,一如我們初抵金壇時內(nèi)心的熱忱。這段充盈的時光里,我第一次真切地將所學代碼轉(zhuǎn)化為孩子們眼中的星光與指尖下的可能。這不僅是一次知識傳遞,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成長的回響。微光雖弱,匯聚成炬便能驅(qū)散迷霧;春風雖柔,持續(xù)吹拂終可喚醒種子。金壇之行,于我是一次銘心的“數(shù)字賦能”初體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覺醒。未來,我愿以專業(yè)為犁,深耕需要科技光芒的土壤,讓每一次代碼躍動都成為點亮夢想的“微光”,讓知識的春風吹向更遼闊的遠方。
隊員教孩子們編程序 萬盛供圖
此次“三下鄉(xiāng)”活動,成員們傳遞知識與歡樂,自身收獲頗豐。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應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成員們從最初面對課堂喧鬧手足無措,到學會吸引孩子注意;從專注代碼編寫,到能轉(zhuǎn)化晦澀術(shù)語,鍛煉了知識轉(zhuǎn)化能力,領悟到代碼是連接心靈的橋梁。團隊協(xié)作在課程籌備與活動執(zhí)行中作用重大,成員各司其職又互相補位,促成實踐成功。
未來,成員們帶著收獲前行。他們牢記總書記囑托,計劃在專業(yè)學習中注重知識實用性與傳播性,探索編程與公益宣傳、適老化智能工具等領域結(jié)合,讓知識發(fā)揮更大作用。他們會整理活動經(jīng)驗,延續(xù)教育火種,還將積極參與基層服務,貢獻社會。
相信春風社區(qū)的孩子們會帶著暑期記憶,在知識海洋中健康成長。那個說“科學很有趣”的孩子或許投身科研,游戲中學會協(xié)作的孩子可能成為班級領頭人。在總書記關懷指引下,實踐團與孩子們雙向奔赴,成為彼此成長路上的溫暖注腳,激勵人們共筑中國夢。
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合影 盧怡欣供圖
通訊員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