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厚植愛黨報國的赤誠情懷,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青年學生在紅色教育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洪流之中貢獻青春力量,7月8至13日,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紅旗漫卷·圣地新程實踐隊”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的8名青年學子懷揣熱忱奔赴延安,開啟了為期6天的實踐研學活動。在這片鐫刻著革命記憶的紅色圣地,他們深入挖掘延安豐富的文化資源,并通過參觀調研、交流訪談、現場教學等多種形式,深刻領悟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
實踐團首站抵達寶塔山,團隊成員懷崇敬之心,于松柏間拾級而上,赴一場與歷史的對話。而這場對話的“引路人”,是兩位來自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的“小小講解員”——他們用清脆的童聲,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崢嶸歲月的窗。兩位戴著紅領巾的“小小講解員”,他們熱情講解寶塔山的歷史,主動交流互動,獲得成員一致肯定,他們猶如一張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新名片”,恰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從1935年到1948年,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斗了13年,領導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歷史性轉折,扭轉了中國前途命運。
實踐團來到延安革命紀念館廣場,高大雄偉的毛主席塑像引人注目,成員們在此瞻仰、合影留念。
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飽經滄桑的文物,生動地展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成員們懷著崇敬之心結合所學為游客講解,讓延安精神照亮更多人。參觀后成員們感慨:“感悟歷史更要付諸行動,讓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偉大的時代鑄就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時代。實踐團來到南泥灣鎮,在這里與老農民高燕軍爺爺相遇,高爺爺種地養羊30多年,日子繁重且辛苦,因國家政策好,過上了幸福生活。高爺爺還熱情的為我們講解當年八路軍開荒的事跡,成員們認真傾聽之后,心中滿是敬佩。在聽到高爺爺忙著去割草時,成員們為了感謝高爺爺的熱情,積極主動提出幫高爺爺干農活,并深刻領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奮斗精神,讓大生產運動的歷史從課本章節變為可感可悟的實踐課堂。
隨后,成員們走進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紀念館,銹跡斑斑的镢頭、紡車與泛黃的開墾記錄靜靜陳列,無聲訴說著80余年前“一把镢頭一把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壯闊篇章。這次參觀讓成員們深刻認識到,南泥灣精神早已從“開荒種地”升華為“攻堅克難”的象征。
奮進新時代,青春正當時。這次延安“三下鄉”實踐活動,是一次深刻的紅色教育之旅。實踐團在寶塔山感受歷史的厚重,在革命紀念館追尋先輩的足跡,在南泥灣傳承奮斗的精神。他們親身感受了波瀾壯闊的延安紅色歷史,深刻領悟了曾經為國家、為民族浴血奮戰的革命前輩們的偉大精神。成員們紛紛表示,思政課的講臺從教室延伸到這片紅色土地,大家不僅是理論的學習者,更要做延安精神的傳承者、初心使命的踐行者。未來,大家將帶著在延安汲取的精神養分,把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寫進每一次理論鉆研、每一次社會實踐,讓青春在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奮斗中,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
(文/李佳康 攝/劉俊謙 王雪)